中國電建:雪域之巔鑄天脈——寫在拉洛水利樞紐及配套灌區(qū)工程全面竣工之際
10月31日,青藏高原天穹碧澈,雪山輝映。隨著水利部竣工驗收委員會莊嚴宣布,總投資49.532億元的西藏拉洛水利樞紐及配套灌區(qū)工程正式通過驗收。這條屹立在海拔4300米雪域高原的“天脈水道”全面投入使用,標志著國家“十二五”172項節(jié)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中海拔最高的骨干工程,以2.965億立方米的蓄水庫容、42兆瓦的清潔電能和45.39萬畝的灌溉面積,在雪域之巔書寫了新時代水利建設的傳奇篇章。
在世界屋脊筑就水利豐碑
日喀則地區(qū)長期受制于水資源調配能力不足,農業(yè)生產依賴天然降水和零星小型水利設施,農牧民生活用水和畜牧用水保障面臨嚴峻挑戰(zhàn)。2018年2月,水電基礎局成功中標拉洛水利樞紐及配套灌區(qū)工程,接下破解困局的關鍵落子。
“風吹石頭跑,氧氣吃不飽。六月下大雪,一年穿棉襖。”這首流傳在工地的民謠,生動描繪了拉洛工程施工環(huán)境的艱苦。在年均氣溫零下3攝氏度、凍土層深厚的夏布曲峽谷,建設者面臨著生理極限與技術難題的雙重考驗。
“我們晚上都想睡地鋪,這里海拔太高,高原反應太大了,能低一米是一米?!爆F場施工人員道出高原作業(yè)的真實感受。在氧氣含量不足平原60%的環(huán)境中,正常行走已如負重前行,高強度施工更是對建設者意志力的極限挑戰(zhàn)。與此同時,機械設備效率大幅下降,故障率較內地顯著增高。
工程技術上面臨的世界級難題更是橫亙在建設者面前的“攔路虎”。工程主體的攔河壩是當時世界海拔最高的瀝青混凝土心墻壩之一。在極端高寒環(huán)境下進行瀝青混凝土施工,配合比設計、攤鋪與碾壓的溫度控制、層間結合等關鍵技術都是前所未有的挑戰(zhàn)。此外,壩基與隧洞所處的復雜地質條件,特別是深厚河床覆蓋層防滲處理,直接關系到大壩自身穩(wěn)定和安全運行,對防滲和基礎處理技術提出極為苛刻的要求。
智慧創(chuàng)新破解世界難題
面對重重挑戰(zhàn),水電基礎局以科技創(chuàng)新為利劍,斬開建設道路上的荊棘。在拉洛大壩建設中,項目部融合雅礱水庫、結巴水庫等工程的寶貴經驗,首次應用智慧大壩智能管理軟件,將先進的信息技術、工業(yè)技術和管理技術深度融合,實現了從料源開采、運輸、攤鋪、填筑到檢測的全過程智能化管理。
2018年底,工程遭遇“生死劫”——大壩瀝青混凝土心墻施工至半程時,原設計灰?guī)r骨料因環(huán)保禁令突然斷供?!爱敃r心都涼了半截。”時任場壩部主任何偉回憶道。項目團隊迅速組建科研攻堅隊,經過上百次試驗檢驗,創(chuàng)新提出替代方案。新料源地距壩址僅2公里,成功化解斷供危機。
在德羅引水隧洞施工中,670米塌方段成為“最難啃的骨頭”。軟化的泥巖會透過剛支撐起來的鋼拱架間隙形成塌陷,造成極大安全隱患。安全總監(jiān)陸衛(wèi)東,這位1983年出生的漢子帶頭進入最危險的掌子面,與工人們一起在零下35攝氏度的環(huán)境中立拱架,最密處間隔僅30公分。2019年3月26日,歷經400多個日夜奮戰(zhàn),德羅引水隧洞提前35天貫通。當建設者們蹚水徒步檢查15公里隧洞時,巖壁上凝結的不僅是冰霜,更是“缺氧不缺精神”的錚錚誓言。
水電基礎局充分發(fā)揮專業(yè)技術優(yōu)勢,針對壩基深厚覆蓋層,采用深層防滲墻與灌漿技術,研發(fā)長效抗凍防滲材料,成功構筑起堅固的“地下長城”,確保了大壩根基的穩(wěn)固可靠。不懈的創(chuàng)新與攻堅結出碩果。2023年,拉洛水利樞紐及配套灌區(qū)工程項目榮獲“菲迪克杰出工程項目獎”,同年入選“人民治水·百年功績”治水工程項目名單。
“當時大家只有一個信念:一定要干出來!”時任拉洛項目經理王黎回憶道。水電基礎人堅守高原項目一線,劈荊斬棘,埋頭苦干,用信念和實干鑄就這顆利國利民的雪域明珠。
惠民工程凝聚民族團結
水電基礎局將央企擔當化作潤物細無聲的惠民實踐,在雪域高原架起座座“連心橋”。拉洛項目部與當地政府攜手開展“以工代訓”,培訓藏族技工197人次,創(chuàng)收1400余萬元;為村莊修路打井,建設圍欄;兒童節(jié)慰問學生,教師節(jié)看望鄉(xiāng)村教師。
當雄瑪鄉(xiāng)爆發(fā)泥石流時,項目部第一時間馳援,最大限度保護農田道路;得知村民趙海龍家因病致貧,黨員帶頭募捐解困。2020年復工復產關鍵期,30名藏族青年通過“一對一”技能培訓,實現了從“體力就業(yè)”到“技能就業(yè)”的跨越。通水當天,申格孜灌區(qū)群眾在渠邊懸掛的“共產黨瓦吉瓦(好得很)”橫幅,成為最深情的禮贊。
截至2025年9月底,拉洛水電站已向藏中電網輸送4.27億千瓦時清潔電能,成為電網重要支撐電源;累計向四大灌區(qū)供水5.3億立方米,滋養(yǎng)著21.09萬畝耕地。曾經為水所困的土地,正迸發(fā)出因水而興的蓬勃活力。
“剛來時這里還是荒山野嶺,現在已成滋養(yǎng)萬物的生命之源?!蓖趵韪锌?。這泓清泉不僅終結了“四大旱區(qū)”的干渴歷史,更激活了區(qū)域經濟發(fā)展的新引擎。
從滿拉水庫到旁多水利樞紐,從雅礱工程到拉洛工程,29年來,水電基礎局在西藏完成50余項重大工程,建設足跡覆蓋全域。當夏布曲的清流奔涌向千年旱塬,當灌區(qū)的青稞在陽光下吐露芬芳,這條“雪域天脈”正以奔騰不息的姿態(tài),見證著一個因水而困的地區(qū)邁向因水而興的歷史性跨越。這是水電基礎人獻給高原的深情告白,更是中國共產黨帶領各族人民追求美好生活、建設幸福家園的輝煌見證!
監(jiān)督:18969091791
投稿:news@ccement.com